剝皮寮的故事@ vic 城鄉寫真~Vic's city image of Taiwan~ | 北市公共場所AED急救網
清軍艋舺營就駐紮在這裡,1895年,唐景崧力主台灣民主國以對抗日本人,就是以這裡為發起台灣仕紳遊行的起點。至於地名的來源,迄今眾說紛紜,還沒有定論, ...
剝皮寮的故事
剝皮寮
剝皮寮面康定路一側的建築
剝皮寮的位置在艋舺龍山寺的東邊,由廣州街與康定路口起至昆明街口,一整排面向廣州街到後面與老松國小為鄰的整片連續建築,地址定為康定路173巷,目前已經規畫為台北市鄉土教學中心。全區經過6年的整修,於2009年8月完成,正式開放供給民眾參觀。這條老街曾經走過繁華,跨越了清代、日據時期、民國三個時代,至今200餘年歷史,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各時期不同的建築風格,已然成為一條最具特色的歷史老街。
剝皮寮的市街文化發展得相當早,早期的製本所、旅社、診所、茶店、浴室、戲院都在這個區域內,廣州街尚未開闢之前,這裡是艋舺通往古亭、文山、新店必經的交通要道。清軍艋舺營就駐紮在這裡,1895年, 唐景崧力主台灣民主國以對抗日本人,就是以這裡為發起台灣仕紳遊行的起點。至於地名的來源,迄今眾說紛紜,還沒有定論,根據地方耆老的說法,剝皮寮起因於清朝商船從福州進口杉木,運抵艋舺後在此處剝去樹皮而得名,也有學者考證,「剝皮」是剝獸皮,因為昔日在此地有宰殺動物製造皮革的產業。
另外一說,清嘉慶年間,這裡的房地產買賣契約書上都記載為「福皮藔」。道光中期至滿清末期,老街被稱為「福地藔街」,日據時代則稱為「北皮藔街」,「剝皮 寮」的名稱是光復後才出現的。有學者認為「剝皮」是「北皮」的台語諧音,應是由前面的稱呼衍生而來的。至於起源究竟為何,已經難以詳考。
剝皮寮老街是指現今康定路的173巷,現在仍然保留著完整的清代漢人生活的樣貌。Vic拍照當日恰巧碰到有電影公司在老街上拍片,街旁插滿了日本旗幟,遊客都被阻隔在圍欄之外,但還是可以看到店家很有古老味的招牌,有趣的是,不知道這些店家平日就在這裡營業,或是為了拍電影而準備的道具。
剝皮寮老街
剝皮寮老街正在拍片的場景
清末民初的國學大師章...
剝皮寮的故事 | 北市公共場所AED急救網
剝皮寮的故事@ vic 城鄉寫真~Vic's city image of Taiwan~ | 北市公共場所AED急救網
台北萬華》剝皮寮歷史街區。百年清代街道 | 北市公共場所AED急救網
剝皮寮歷史街區Bopiliao Historic Block | 北市公共場所AED急救網
剝皮寮 | 北市公共場所AED急救網
【故事‧臺北EP2】標本化的剝皮寮歷史街區 | 北市公共場所AED急救網
剝皮寮的故事 | 北市公共場所AED急救網
萬華區AED位置: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服務台
所在地: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服務台縣市:台北市行政區:萬華區詳細地址:廣州街101號連絡電話:02-23361704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ED...